產品詳情
變形縫:
概念:由于溫度變化,地基不均勻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響,易使建筑發(fā)生變形或破壞,故在設計時應事先將房屋劃分成若干個獨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獨立的變化。這種將建筑物垂直分開的預留縫稱為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
1伸縮縫
定義:為防止建筑構件因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房屋出現(xiàn)裂縫或破壞,在沿建筑物長度方向相隔一定距離預留垂直縫隙。這種因溫度變化而設置的縫叫做伸縮逢。 作法: 從基礎頂面開始,將墻體、樓板、屋頂全部斷開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縮縫間距為60m左右;寬度20mm ~30 mm。
2沉降縫 定義: 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 作法: 從基礎底部斷開,并貫穿建筑物全高。使兩側各為獨立的單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設置原則:
(1)建筑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9303937建筑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筑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3、防震縫
定義: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區(qū),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防震縫。
作法:從基礎頂面斷開,并貫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縫隙尺寸為50 ~100 mm??p的兩側應有墻,將建筑物分為若干體型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
設置原則: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錯層,并且樓板高差較大
(3)各組成部分的剛度截然不同
規(guī)定:在地震設防區(qū),當建筑物需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時,應統(tǒng)一按防震縫對待
注意這一條:5)建筑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礎部分
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搗實,并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②涵身部分
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p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③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④保護層
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于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沉降縫是建筑物相鄰外墻之間的垂直縫隙,該縫隙的設置是為了防止建筑物由于重量、高度、結構以及地基承受力的不同,有可能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致使建筑物某些薄弱部位開裂而設。沉降縫一般設置在一些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
防水處理
沉降縫的防水處理大概步驟是:安裝橡膠止水帶—澆筑砼—粘貼止水條—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護層—SBS卷材防水層。具體內容如下:
1.做防水處理的第一個步驟先要用剪刀或美工刀對止水帶進行裁剪和連接處理,連接必須良好。
2.因為橡膠止水帶是柔性產品,很容易卷曲,所以在固定橡膠止水帶時,—定要讓其保持平整,如發(fā)現(xiàn)有卷曲應及時進行調正。在固定止水帶時,應防止止水帶偏移,以免單側縮短,影響止水效果。
3.在進行混凝土澆搗時,澆搗的沖擊力要控制好,不要刺破橡膠止水帶。如發(fā)現(xiàn)有破裂現(xiàn)象應及時修補。
4.待上一段澆注工序完成,硬化干燥后,將其掃除干凈,利用止水條的自粘性,直接粘貼在施工縫界面上。
5.涂刷兩遍JS防水涂料。
6.防水層施工完畢固化后,立即做2cm水泥砂漿找平層保護層,終凝后撒水養(yǎng)護。
7.SBS卷材層施工。
沉降縫規(guī)范
沉降縫規(guī)范要求如下:
1、擋土墻沉降縫:每隔10-15m設置一道,沿擋墻內、外、頂部是2cm縫寬,縫內用瀝青麻絮填塞,深度15cm以上,墻體之間用膠泥或粘土填充。
2、護面墻沉降縫:每隔10m設置一道,縫寬2cm,深度不小于15cm,其余部分填塞粘土或膠泥。
3、排水溝、邊溝:每隔10m設置沉降縫一道,1cm縫寬,縫內填充瀝青麻絮,深度15cm以上,砼板排水溝深度為8 cm。
4、涵洞臺身間、八字墻與臺身間:沉降縫縫寬2 cm或按照設計要求,內填瀝青麻絮,深度不小于15cm,沿內、外、頂分別填塞,其余部分用粘土填塞。
5、通道基礎之間、臺身之間:沉降縫采用塑料閉孔板,縫寬2厘米,貫通設置。
做法圖集
沉降縫做法:從基礎底部斷開,并貫穿建筑物全高。使兩側各為獨立的單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設置原則:
1、建筑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筑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筑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